增收靠项目 脱贫有门路 ——阜平县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2018-11-30 11:10  来源:保定人民政府网 作者:晨曦
1
听新闻
增收靠项目 脱贫有门路 ——阜平县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王林口镇柳峪木耳基地。         刘洋 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阜平县围绕“发展产业脱贫”这个核心,多举措加快发展食用菌、高效林果业、家庭手工业、养殖业等各项富民产业,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截至目前,富民产业链带动全县7万贫困农民就业增收。
 
    今年,阜平县有1.41万人脱贫退出,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初建档立卡时的10.81万人下降到1.22万人,其中5万多人通过产业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54.4%下降到6.63%。  
 
    喜看阜平大地,产业扶贫扛起了脱贫攻坚“大旗”。
 
立足县情 突出精准
 
进行产业扶贫规划设计
 
    阜平是太行山区、革命老区,更是贫困地区。
 
    阜平是国定贫困县,是“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同时又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有着显著的贫困特征。产业发展基础弱,规模小,效益低。以玉米、土豆为主的传统农业、以大枣为主的林果业和以养牛养羊为主的养殖业,管理粗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因为缺少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县群众增收困难,深陷贫困。2014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4.4%。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阜平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扶持发展富民产业,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摆在阜平县委、县政府面前最迫切、最艰巨、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此,阜平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聘请专家把脉,经反复研究论证后,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自身优势,对产业发展布局进行顶层设计。
 
    依托中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专家团队,该县高端规划设计编制了《阜平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报告》《阜平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阜平县致富产业到村入户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
 
    立足县情,着眼在京津冀都市圈应有的功能作用,该县明确了“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发展战略定位:以提高种植养殖效益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模式,以金融服务为保障,以智慧农业为方向,实现种养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以“长打算、短安排、强基础、创机制”作为实施路径,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以点带面,阜平县重点谋划发展以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以苹果、葡萄、晚熟桃等为主的高效林果业,以箱包、玩具加工等为主的家庭手工业,以及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其他种养业,举全县之力高标准推进。
 
长短结合 多点支撑
 
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
 
    阜平县按照“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的思路,强化举措,推动形成多项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不断拓宽。
 
    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全面开花。着眼全国食用菌大县、强县的战略定位,2015年该县谋划了“一核、四带、百园覆盖”的产业布局,探索出“政府+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全新模式,不断完善产销链条,做响“老香菇”产业品牌,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迅猛发展。截至目前,阜平县食用菌产业已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共流转土地2万亩,建成香菇、木耳规模园区91个,棚室4564栋,覆盖到13个乡镇140个行政村。
 
    “辛苦没白费,明年我打算多承包几个,让母亲和孩子生活过得更好点儿。”卖菇收入28000余元,让在阜平镇色岭口食用菌园区承包大棚的刘红刚吃了颗“定心丸”。刘红刚仅仅是该县通过承包香菇大棚受益的群众之一。据了解,该县食用菌产业共辐射带动农户1.5万余户,其中贫困户7000余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
 
    食用菌产业鼓起了百姓的“钱袋子”,阜平也成为了全省产业扶贫的“标杆”。2016年9月,全国产业(金融)扶贫现场观摩会在阜平召开;2017年,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到核心区、色岭口园区进行现场观摩。
 
    林果业多品类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着眼全县产业基础和自然生态优势,阜平县把改造提升大枣、核桃等传统产业和发展苹果、晚熟桃、葡萄、西瓜等绿色高效林果业作为主导方向,采用“政府+市场+企业+农户”的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果品产业化基地建设。此外,还立足资源优势,利用“占补平衡”政策,采取“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模式,高标准有序整治开发荒山,栽植林果,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该县2018年共栽植苹果、晚熟桃等高效林果2.2万亩,全县绿色高效林果发展到5.6万亩,覆盖到13个乡镇112个行政村1万余户,其中贫困户3600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
 
    该县先后建成了仙桃、优质苹果、大枣、板栗、樱桃、晚熟桃等一大批特色林果基地。“发放工人工资就60万元。”王林口镇辛庄绿旺家庭农场年均卖水果500多万元,净收入达200多万元,被保定市评为示范性家庭农场。
 
    家庭手工业迅猛发展,增收明显。在家门口就挣到“高薪”的平阳镇娜君服装加工厂女工段光哲高兴地说:“每月工资3000块钱。”
 
    2015年以来,该县通过“政府支持、企业运营、农民参与”的模式,与白沟、容城、雄县等地开展深度对接合作,引进并发展家庭手工业,为农村留守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致富门路。目前全县涉及服装、玩具、箱包等20个行业,15人以上加工点206家,覆盖10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79个,直接带动人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
 
    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逐年壮大。该县立足利用山场面积广阔、空气清新无污染等资源优势,重点推广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逆性强的品种,发展种植黄芩、桔梗、丹参、板蓝根等。
 
    截至目前,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7.8万亩,覆盖13个乡镇、153个行政村,带动农户1.3万户,带动贫困户2700户,户均增收约1400元。该县建成两个万亩以上的示范区,步入河北省中药材生产大县行列。
 
    畜牧养殖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鲜明。该县坚持市场导向,不断优化养殖结构,推动发展以肉牛、肉驴、黑猪、冷水鱼、水貂为主的特色养殖业。
 
    大台乡郑二军开办的肉驴养殖场预计明年年底达到2500头的养殖规模,目前吸纳了79户农民入股,其中贫困户就有61户,在养驴厂打工的当地村民每月还能领到两千至三千元工资。
 
        据了解,该县2018年发展生猪、肉鸡等规模化养殖场30家,总投资约2.1亿元建设规模50万对的全国最大硒鸽扶贫项目落户阜平。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到620家,覆盖13个乡镇120个行政村,带动农户约1.1万户,其中贫困户4800户,户均年增收3600元。
 
    此外,该县其他产业顺势跟进,快速发展。借助“红”“绿”旅游资源丰富的禀赋,按照“县域即景区”的发展理念,依托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天生桥景区,着力推动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接待游客58.6万人次,截至10月份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4亿元。设施果蔬面积累计发展1380亩,建成棚室744栋,覆盖8个乡镇11个行政村438户,其中贫困户210户,户均年增收4200元。23个村级光伏发电站先后建成,实现并网发电,共带动2320户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
 
政策扶持 金融支持
 
提速产业发展步伐
 
    阜平县不断改革与创新,先后制定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村民发展产业脱贫,并建立金融扶贫保障机制,解决用地、融资、基础设施等难题,解开束缚产业发展的绳索,助推各富民产业提速发展。 
 
    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阜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精准扶贫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食用菌、林果、中药材、家庭手工业等多项扶持政策,统筹集中使用专项资金、信贷资金,最大限度地倾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农户,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结合。
 
    着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为做好产业发展技术保障,县政府聘请了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30多名专家,并聘用数名优秀技术员,组建了多个专家技术团队,采取集中办班、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全面拓宽服务领域,转变服务方式,为种养户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服务,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建立金融扶贫机制。县政府先后出台了扶贫贷款担保和金融保险一揽子政策,采用贷款贴息的办法,解决群众启动资金短缺问题,降低农民负担。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难题,该县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县为契机,探索“保险+贷款”的金融扶贫模式:县政府与银行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扶贫信贷机制,成立担保公司,引导合作银行积极投放惠农担保贷款;与人保财险公司共建“联办共保”机制,推行灾害险、产品质量安全险和成本价格损失险等主要种养产品全覆盖。组建县金融服务中心,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担保贷款”破解资金难题,“保险兜底”增强了发展信心。
 
    此外,该县还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群众收入达到脱贫标准。出台“贫困户1.2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国有公司获得固定收益”政策,让176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收益1200元;全县整合资金1.79亿元用于食用菌资产收益项目,安排2.23万户贫困户参与护林员、安全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实现户均增收700元。
 
    阜平县委、县政府牢牢扭住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全力推进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生活富了,日子好了,心气更足了!
标签:
责任编辑: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