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18日,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匠心绿电”劳动教育实践团队赴河北省保定市四方三伊电气有限公司开展为期12天的企业实训,团队成员深入生产一线,通过轮岗实践、技术实操等方式,将课堂理论与工业生产深度结合。
实训首日,企业安全负责人张工在厂区为团队展开系统培训。他指着车间内的高压设备警示标识说:“带电操作时,哪怕一个螺丝的松紧都可能引发事故。” 培训中,张工结合违规操作导致的短路事故案例,详解带电作业流程与防火准则。“以前觉得‘安全第一’只是口号,听完真实案例才明白,规范操作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负责。”团队成员耿伟民在实训日记中写道。
?在生产部继电保护装置车间,实践团队成员们分赴生产部、储能与电力电子工程部、电力电子生产部、电装部以及制造部等多个核心部门,进行轮换岗位的实践活动,体验不同岗位的生产流程与操作规范。
实践团成员在技术师傅的带领下,观摩学习了用仪器设备进行SVG Y5模块安装操作,成员们也在师傅指导下完成SVG静态无功补偿设备的功率模块进行调试,实践过程中了解了器件装配、装置调试等基础工序和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团队成员王浩首次参与保护测控装置自动测试。“课本上的电路图只有黑白线条,但实际设备里有上百个接口,师傅教我们用万用表测量参数时,手都在抖。”他笑着回忆,“后来跟着师傅调试220kV线路保护柜,对照图纸排查异常,那种成就感是课堂上没有的。”
技术主管刘工则向同学们展示了储能系统研发的前沿方向:“现在的储能项目不仅要考虑效率,还要结合新能源并网需求。你们学的电力电子知识,未来会在这个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在技术主管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学会了使用各种专业的调试工具和仪器,对装配好的装置进行性能测试和参数调整,感受了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流程。?
?“学生们最大的变化是学会了‘提问’。”企业实训导师陈师傅评价道,“刚开始他们只会看,后来会主动问‘为什么这个电阻要选这个参数’‘屏柜布局有什么讲究’,这种思维转变比技术操作更重要。”
技术主管刘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企业课堂’,让学生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工业产品。比如课本里的‘继电保护原理’,在车间里就是一套由屏柜、电路板和软件构成的系统,这种认知冲击是课堂无法替代的。”
实习期间,实践团成员系统地了解了继电保护屏柜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环节,涵盖电力电子产品生产调试、仓储物流管理、装置固化与调试等先进技术。团队成员耿伟民说:“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从课本中单一的继电保护装置标识到实物生产销售全流程,让我真正对电力行业的工业化生产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坚定了我投身绿色电力事业的决心。”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辅导员甄栋夫表示:“本次实习实训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模式,来培养团队成员们的工程思维与工匠精神。未来,电力工程系“匠心绿电”劳动教育实践团将持续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以实践育人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助力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成长为兼具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的电力行业后备力量。”
(通讯员 耿伟民 薛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