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学惟
2025-01-03 16:52  来源:保定新闻网 编辑:高亮
1
听新闻

刘学惟,1971年生于北京。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开放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工作室专业课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学惟.jpg

曾先后学习工艺美术,绘画及书法。

1990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

199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室,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获文学硕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学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2009年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今国家开放大学)合作主讲并拍摄电视教学节目《国画山水》(十四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数年。

2023年,主讲网络课程《山水技法与创作》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

曾在《美术》《文艺争鸣》《美术研究》《美术观察》《中国书法》《艺术教育》《艺术市场》《文化月刊》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

专著有《师心师造化》《国画山水》《故宫画谱·坡岸》等。

展览:

2004年今日美术馆,“首届青年美展”(北京);

2004年炎黄艺术中心,“传承与开拓”水墨二十人展(北京);

2004年中国美术馆,“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作品展” (北京);

2004年国家博物馆,“全国艺术高校名师提名展” (北京);

2006年炎黄艺术馆,“BESETO美术节(中日韩)—北京展” (北京);

2009年文津国际酒店艺术中心,天工开悟第三回“意识·融化”艺术作品展(北京);

2009年首都博物馆,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首都博物馆书画艺术研究会《二十一世纪第九回展》(北京);

2011年无锡梵宫,中国佛教协会首届书画慈善义展(无锡);

2011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贾又福工作室师生展(北京);

2011年马奈草地画廊,“师情画意”画展(北京)。

2014年北京亚洲美术馆,“苦行探道-----2014届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级研究班毕业作品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首都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作品展” (北京);

2015年皇城艺术馆,“白石艺术继往开来-----纪念齐白石艺术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书画作品捐赠展” (北京);

2017“苦行探道-----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优秀作品全国巡展 〖第六回〗 ”(青州);

2018年浙江美术馆,“苦行探道-----贾又福工作室师生优秀作品全国巡展 〖第七回〗 ”(杭州);

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向传统致敬:2018中国古代经典山水画临摹研习展”(2018.6)(北京);

塞隆水泥库艺术空间“彩墨山水画专场”(2018.8)(北京);

2019中国美术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青年艺术家提名展(中华艺文基金会资助项目)(北京);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苦行探道---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师生优秀作品全国巡回展(第八回)广州站” (2019/4)(广州);

西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国际美术作品展(2019/10)(兰州);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艺廿风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20周年院庆师生美术作品展”(2019/11-12)(北京);

2020年中国矿业大学“煤矿人“奋斗者”薪火相传 美术作品展  ” (北京);

2020中央民族大学,“春华秋实”高精尖项目四校联展(2020/12)(北京);

2023雪墨堂艺术馆“精粹品格 雅正担当”---当代工笔•水墨山水小幅作品邀请展(2023/11)(北京)。

序言

(刘学惟书画集)

学惟世兄是我恩师刘树盦(炳森)先生的少公子,幼承庭训,家学渊远。很年轻时写的一手汉隶就极有灵气,远观可乱乃父之真。其天资聪颖,笔性醇良,我诸多同门师兄弟中罕有能匹敌者,使人不得不对“遗传基因”这个东西服气!

但是学惟兄并不肯顶着“小刘炳森”的光环,单靠父亲恩赐的天资混世。他仍然坚持走“科班”之路,一直读到博士,艰辛而又执着地寻觅着属于自己的书画艺术道路。多少年来,他虔心修行,低调生活,认认真真地教书,踏踏实实地做学问。艺术圈的热闹场中难觅他的踪迹,更不用说挖空心思地宣传炒作了。以至于我们哥儿俩每年见面,我都不清楚他的艺术究竟发展成了什么样子了。还是不久前,他打电话约我为这本书画集的书法部分写序,我才拜观了他近十来年书作的照片。观后不禁慨叹:兄真世外之人也!

大体来说,他的近作以楷书为主,结体取法北魏《刁遵墓志》,是个非常正统的,也非常吃功夫的路子。当年炳森先生对此志研究极深,亦常常以之课徒。1987年,先生在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选字放大北魏刁遵墓志》;2001年又改名为《刘炳森选编刁遵墓志字帖》,在中国和平出版社重版,可见对此志的重视程度。学惟兄写《刁遵》,属于“门里出身”,不忘家教。但他在楷书创作中,又并非全搬《刁遵》,而是多方变化,写出己意。

例如,《刁遵》形体扁,结字紧,略带欹侧之势。学惟兄所写,方正饱满,撑满界格,有伟岸之风,这无疑是适当引入了唐代颜真卿楷书的结字方法所致——颜氏的人品与书品,也是炳森先生极为推崇的。

《刁遵》用笔,提按比较明显,拐弯处转折兼用。学惟兄所写,笔道均匀浑厚,拐弯圆转较多,表现出浓郁的篆隶笔意,又略有北魏《郑文公碑》的味道,可见积学之厚,涉猎之广。

魏碑书家通常好使浓墨以助神采。学惟兄作为山水画家,墨法精熟,五色咸宜。故其作字讲究水墨活润,富于变化;又或时出枯笔,更见情趣,非纯书家能及。

以上所谈,都是技法层面的事情。技法是为表现作品的书写内容、作者的思想情志与艺术追求服务的。学惟兄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睿智的学者与优秀的山水画家,他和北魏时期《刁遵墓志》书手的心思与气质肯定存在着莫大的差异。技法的多方取舍使得他的书风向着端庄宏阔、明秀朗润的格调发展,变化了魏碑悍霸雄强的气质而代之以深深的禅意与书卷气,形成了自己的面目。观之如遇世外高人!

在红尘十丈的京都,大家都在拼命博取视觉冲击力与公众知名度,奇招乱出,使人目迷耳聋。建议读者诸君,若有片刻闲暇,翻读一下这本集子里的书法作品,定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甘露沁心般的清凉之感。这就是学惟兄于娴熟的技法层面之上展示给我们的内心修为之美。再加上精心遴选的与信仰、修行、艺术有关的经典性书写内容,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篇章布局,真可谓是美不胜收!

学惟兄的画,受业于贾又福先生,乃李可染大师嫡派。其山川形势饱满凝重,峰峦造型古拙奇肆,勾皴点染稳健厚实,师法之外,随处可见书法与学问的底蕴。“以书养画,以学养画”是前辈老先生们最为看重的。当今画坛,有如许功底的青年画家何可多得?自此集之出,世上知吾学惟兄之超诣者当日多矣!吾师树盦先生在天之灵,见之亦当笑慰!

金运昌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退休专家

标签:
责任编辑: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