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引领大地,智慧赋能农业
2024-08-29 16:36  来源:保定新闻网 编辑:高亮
1
听新闻

作者:裴少桐 曹航 朱惠欣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榆林地区马铃薯品种改良与种植技术的提升成为了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为了深入了解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共青团榆林市委的支持下,我们对陕西地区马铃薯龙头企业——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作为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独特的品种研发能力、广泛的销售网络以及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在马铃薯种植与加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此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该公司在新品种研发、种植技术、市场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功经验,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QQ图片20240813174559.png.jpeg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郝永康   沈康供图

通过采访陕西大地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永康,我们了解到大地种业目前正在研发一系列新型特殊植物品种,并且正在对那些口感优良的传统品种进行改良和优选。此外,大地种业还积极引进具有高产量的国外新品种。然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国内品种由于产量较低和价格不具竞争力,导致农民更偏好种植加工型品种,如秦九等。因此,培育出新的马铃薯品种显得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大地种业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榆阳区,这一区域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成熟的农业基础,成为了公司销售网络的核心地带。产品方面,大地种业采取了灵活的订购模式,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制,确保每一颗马铃薯都能满足中间商的期望,通过这些中间商的分销网络,产品得以高效地流转至各个市场角落,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销售策略,加上强大的分销能力,使得大地种业在榆阳区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赢得了农户和消费者的广泛信赖。

QQ图片20240813173911.png.jpeg

 图为郝永康为实践团成员实地讲解马铃薯知识    沈康供图

进一步访谈得知,大地种业与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等作物的研究工作。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了研发创新,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之中。该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互动交流,而且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地种业通过与这些教育和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确保了其产品能够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该合作还注重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种植技术,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随着农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大地种业亦引进了先进的新设备。在田野中,集团采用了自动化滴灌系统,使得6000亩土地能够实现全天候24小时的持续灌溉。这一系统的管理由一个由十人组成的团队负责,其中包括技术员,他们负责编程以及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该团队运用专业的技术知识,对灌溉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优化,确保每一滴水都精准地送达作物根部。通过这样的精准管理,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还显著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地种业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树立了典范。

3E4ECFE67CB776BFE9BE399D79FA5169.jpg

 图为郝永康向实践团成员介绍智慧程序农业平台  冯宇供图

在访谈的尾声,郝永康提出了关于涉农院校大学生的建议。他提到,对于农林专业的学生而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他强调,通过实地考察、参与农业项目或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抽象概念。郝先生还提到,涉农院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郝永康还认为,这样的综合教育模式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品种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尚未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这种状况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当进口马铃薯的价格较低时,国内的马铃薯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会相应地减少。这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即农产品价格低廉反而对农民造成了伤害。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和种植意愿,也对国内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国产马铃薯的品种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减少对进口品种的依赖,对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保障农民利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责任编辑:清风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