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山东诸城人,本名岳玉明,12是中国首位在全球有影响的考古纪实文学作家。2011年10月出任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1962年12月,岳南出生于山东诸城贾悦镇的一个偏僻村庄,他自小就对历史、文物、考古和志怪小说有着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相关作品。在阅读《毛泽.东选集》时,被书中“辛亥革命”“西安事变”等注释所吸引,此后阅读注释成为他的一项重要的读书内容,特别是在阅读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隋书·经籍志》等古典名著时,书中大量的注释成为岳南进入历史之门的钥匙,同时也为他以后注重大量详细的注释和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家乡的拐庄学校完成小学与初中学业后,岳南进入诸城第五中学就读,1979年高考落榜,回乡务农,同时在村办小学预备班任教。
1981年秋,岳南入武警边防部队服役,驻地在山东日照。1984年春考入武警山东总队教导大队(同年升格为武警济南指挥学校)。在学校就读期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诗作或新闻稿,1989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读。期间,岳南被定陵地下玄宫吸引,使他萌生创作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再现当年考古人员发现、挖掘定陵经过的想法。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岳南与定陵考古队队长赵其昌的夫人杨仕共同完成了《风雪定陵:地下玄宫洞开之谜》的创作,并于1991年出版,岳南一举成名。199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与 鲁迅文学院 合办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班。次年。岳南进入《紫光阁》杂志社工作,任主任编辑。此后,岳南花费30年的时间,陆续完成了《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记》《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万世法门——法门寺地宫佛骨现世记》(与商成勇合作)等共11部讲述中国近百年来重大考古与发现的历史纪实作品。 2000年,岳南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老山汉墓考古发掘现场直播”嘉宾时,因准确推断出老山汉墓墓主身份和两千多年前被盗过程的细节,受到广泛关注。
2004年,岳南为追思和纪念傅斯年、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在李庄的事迹,完成了《李庄往事: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纪实》的创作。后岳南耗时4年,奔赴长沙、昆明、重庆、成都、李庄等地调查采访,完成了传记文学《陈寅恪与傅斯年》的创作,作品出版后反响强烈,登上了光明日报等荐书榜。2010年,岳南又通过中华书局出版了《从蔡元培到胡适:中研院那些人和事》。岳南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参阅上千万字史料,历时8年,于2011年完成了《南渡北归》(共3册)的创作。岳南由此引起文坛关注,该合集引发了“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与“大师之后还有大师”的激烈争论。同年,岳南受中国台湾清华大学邀请,赴台湾担任驻校作家。除在学校演讲、授课外,还负责撰写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传记。除此以外,岳南还在《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林徽因时代的追忆》中再现了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18]2013年回到北京后,[19]岳南受人民网强国论坛之邀,以“在文学作品中践行中国梦”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赴台湾期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岳南的“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全套11册)。随后岳南在同济大学发表了以“南渡北归: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为题的演讲。2016年,岳南为再现在李庄的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学术历程,出版了《那时的先生:1940-1946中国文化的根在李庄》,这对中国当前促进学术研究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中,岳南利用中国海峡两岸清华大学的史料,加上采访、口述史、回忆录等资料,详述了清华大学的由来,以及梅贻琦与清华一生的情缘。2019年9月,岳南将“中国考古探秘纪实丛书”改版为《考古中国》(全套11册),由商务印书馆再版。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继《南渡北归》(共3册),岳南凝聚了30年的考古写作积累,又推出另一考古纪实著作《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上、下册)。在网红直播间,7000套《岳南大中华史:从北京猿人、三星堆到清东陵》被抢购一空。次年,岳南又出版《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及其友人的命运历程,塑造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范。2023年8月,《考古中国》(11册)赠订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与中南博集出版公司联合出版,在某直播间平台经两位网红大卡和作者亲自上阵联合传播后,再度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作品《考古中国》(11册)赠订版,是叙述中国近年来重大考古与发现的系列丛书,该丛书真实展现了11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将考古历程与历史融合,信服力高。该丛书囊括大量稀有考古资料、人物访谈、1000逾幅文物展示以及考古现场图片。其中,《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叙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发现、发掘始末以及近年来与三星堆文化密切相关的金沙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过程。
在文学启蒙阶段,给予岳南写作指导和鼓励最多的是他的高中语文老师王良瑛。成名后,岳南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中提及。岳南高考落榜后也一直和老师保持着联系,常将写的文章寄于老师批评指正,他的老师不仅在回信中提出修改意见,还会将岳南的作品推荐给报纸杂志。《南渡北归》(共3册)出版后,岳南还特意登门拜访,与老师交流了《南渡北归》(共3册)的写作方法。岳南曾道:“老师就是我心灵中的灯塔,多年来都为我指明方向。”当然,他上大学后得到了更多老师指导才最终成名成家,如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王愿坚、朱向前、黄宪国、张志忠、刘毅然、峭岩、宋学武等老师,在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时期的何振邦教授,以及与莫言同门为师的导师童庆炳教授等,都是岳南终生怀念的文学导师与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