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庄村位于保定市西三环七一路以北一公里处,隶属于竞秀区大激店镇,村内有耕地2000亩,主要种植葡萄、粮食。全村共有户籍人口共计525户1850余人,劳动力人口500余人,村集体年收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2.5万元,党支部共有党员50人。
凝心聚力擘画新蓝图,团结奋进谱写新篇章。在政府及各单位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郄庄村两委全面整合村集体资产,盘活村集体资产,在村北侧、临近西三环西侧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集贸市场一处,平整土地同时进行初步硬化上方建设彩钢结构开放式大棚,吸引周边商贩发展农贸经济,用于保障村内公益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日常维护。
重点发展特色种植,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和特色种植,规划在村庄南部设置高效农业种植区,布置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观光采摘园以种植各类经济农作物和水果类作物为主(例如:草莓、樱桃、蟠桃、葡萄等)。依托郄庄村的各种优势,发展家政、商贸、美容美发、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流通、农业金融、保险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依托知名电商平台,构建具体有美丽乡村特色的网络展示销售渠道,打造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品牌运营、物流保障、金融运作、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加强与信用社、电信运营商、供销合作社、物流公司服务等服务供应商合作,为电商平台聚集配套的融资、网络通信、信息服务、物流运输等优质资源。依托村民服务中心、超市、多功能活动室等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电商服务网点,形成村庄集中服务网点与村民家庭网点相结合的电商服务场所。
鼓励农户利用闲置的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全村从事家具加工及床垫加工的有 12户,建成规模的加工厂3户。鼓励发展产业经济。种植特色水果类经济作物,目前全村种植蟠桃、葡萄的种植户有 8 户,鼓励更多的村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入二、第三 产业,群从增收的同时,还能增强集体收入,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郄庄村两委班子思路敏捷,思维清晰,深知人才乃是根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通过换届选举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吸收大学生进入村委会,大力开展人才技术培训,组织村内青年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技术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委托村干部、供销社网点营业员及擅长网络营销服务的村民对村庄电商平台进行管理,对部分文化程度较高或有迫切需求的农民进行培训,为村庄电商平台建设运营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本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的伟大精神,村两委班子深谋远虑,人才战略从娃娃抓起,每年新入小学的学生每人补助450元,考上高级中学的学生每人补助1000元,考上大学一本的学生补助10000元,二本的学生补助3000元,用政策引导、用行动证明,实现真正的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的魂。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持久弥新的魅力和风采。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就要让农耕文化“活”起来,推进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政府和各单位的领导下,
近些年,郄庄村依据“庭院美、室内美、人心美、村庄美”的四美要求,评选出了近100户美丽庭院,一点带面,促使更多的家庭改善自家的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感。正是有了这些工作的基垫,郄庄村荣获:河北省省级森林乡村, 2019年郄庄村评定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典型推广案例村并在全省推广,2021年评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振兴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郄庄村两委班子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村党组织的领导组织体系,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突出强化政治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推进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强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选聘大学生到村委岗位工作。推进党员队伍的质量提升,全面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目前村“两委”工作积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组织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微课堂”、“远程学习平台”等,进行互学互促,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党支部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三会一课”,宣传党的各种惠民政策,增强党性修养。两委班子强调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立足实际、明确思路,带领群众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努力推动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交出不负重托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