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激店村隶属于保定市竞秀大激店镇,地处保定西南郊,位于南二环路,西三环路交汇处内侧,保定市农业生态园西北角,现有耕地3400亩,全村914户,户籍人口4000人,常住人口8000人,党员80名,村民代表58名。
大激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曾是古时的驿站。昔日驿站衙署,贾市店堂,寺庙行宫,星罗棋布于村内,古柏经世纪,国槐逾千年,天然幽静,引人入胜,是中国北方古村落的典范。
村内连续举办了六届“大激店世界音乐节”“大型迎春灯展”等多个大型活动。如今大激店村正在打造“音乐文化特色小镇”“中国匠人谷文创小镇”项目。省市授予“文明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
一、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大激店村紧抓机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达到小康水平。近几年,该村立足实际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着重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引入河北云乡居集团,打造九亩竹院艺术家文创园、路美术馆、耕读民宿、耕读农场;进入真天地游乐园项目,打造儿童游乐场;建设完成四季冰雪馆项目,助力2022年冰雪运动会;引入壹零壹森林公学项目,打造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与保定曲艺家协会联合打造荷韵艺苑相声园子;打造王贯英老调剧院;有5D水秀水幕电影表演、大激店世界音乐节等项目,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建有有完善的大型停车场和小型停车场20余个,可同时停放1000余量车;3万平米音乐广场,配有电子显示大屏;有游客中心和8座旅游厕所等旅游设施。现在探索出了一条以“古、水、文化+音乐+匠人”为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大激店音乐文化小镇项目。2021年,规划建设200亩田园综合体--旅游休闲采摘项目。打造规范了拥有50个摊位的美食广场,不仅解决了我村50户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美味的消夏盛宴。本届支部通过整体的规划和布局,彻底改变了铁道南30多年来的简陋、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庄面貌的门脸,2019年至今已经改造完成了22户,形成了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环境干净整洁亮丽风景,企业占地费由原来的3000元/亩增加到现在的15000元/亩,为集体增收5倍。支部谋划、党员创办、村民入股、共同富裕,是大激店村多年来发展经济的主要做法。1997年,创办保定三联纸业有限公司,65% 的村民入股6000余万元,截止到目前入股村民分红12.5亿元。2011年,创建鑫鹏砼业有限公司,所有村户全部入股,分红已经达到了入股资金的170%。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后,为了尽快复工复产,村集体决定减免租金支持企业和门脸,以渡过难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正常化。
二、推进人才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提供创业平台,把人才引进来。注重人才激励,对本村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1万-4万元,从2013年至今共奖励90多万元。大胆启用年轻干部,2018年9月,在村“两委”换届中,为了让年轻人大施所能,老一代村干部主动把位置让出来,自己甘愿做铺路石,使年轻人高票当选为“两委”干部。鼓励创业兴业,对擅长制作传统豆腐、大激店剪纸、大激店传统手工艺的村民给予无息贷款,支持他们开店创业,还给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目前,大激店村90%的年轻人都主动回到了大激店发展。团中央驻村干部徐盛国同志提出的在每月召开党员大会或组织党员活动日的时候,为当月入党的党员们集体过政治生日,重温党的誓言,大大加强了党员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提供科研实习平台,把知识技术引进来。利用保定市大学教育资源优势,与保定多个高校合作,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等都向大激店输送了一大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是提供成果转化平台,把新型企业引进来。近几年来,依托保定生态园,瞄准文化旅游产业,先后引进了投资7亿元的真天地游乐园、天津创世景观公司高效农业种植业、河北云乡居集团中国匠人谷文创小镇项目,打造具有“一院一品一匠人”风格的九亩竹院艺术家工坊,建造了独具生活和美学特色的主题民宿;引进珠海北山文化公司举办六届大激店世界音乐节,吸引了大量游客。2018年,斥资近2000万打造了5D水秀表演剧场,结合大激店历史与建筑,播放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水幕电影,吸引了许多游人驻足欣赏,提高了村民收入,提升了知名度,展现新农村风采。
三、推动生态宜居,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近两年,对1500米河道进行了美化提升,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铺设2000平方米石板路、2300米水泥路、沥青路面,沿街房屋墙面改造,种植各类树木30000余棵,摆放时令花草14000平方米,种植荷花、睡莲2500株,种植2500棵景观树,森林覆盖率达65%,下水管网、气代煤、旱厕改造百分之百完成,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增设8台变压器,解决村民用电问题。修建文化站、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在2013年评为省级美丽乡村、2019年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游客接待量40万人,旅游收入达2千万元。
四、守好文化,传承丰富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通过不断发展文化旅游和夜市经济,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恢复了古代三门、慈航寺、文庙等古遗址。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编写了《古镇沧桑大激店》《大激店村志》《讲述大激店故事》等民俗文化书籍,延续了文化的传承,剪纸、竹马等传统民俗文化。建立“耕余书画社”“ 乡音国剧社”“ 读书协会”等党员群众思想教育基地,成立秧歌队、大鼓队、竹马队等传统文化队伍,形成“宣传文化一条街”。九亩竹院艺术家工坊定期举办画展、非遗展演、戏曲国粹演出、迎春灯展等活动,吸引了高校学者、文化专家、各文化领域大量人才。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的引领,使大激店村群众在生活上富有的同时,更实现了精神上的富有,民风淳朴、风清气正。多年来,村内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没有出现过一起群众上访,没有出现过一个邪教分子,真正实现了以优良党风带民风、以民风带家风的和谐局面。
五、建强战斗堡垒,促进组织振兴
一是建章立制,常态规范管理。大激店“两委”班子,将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到村集体管理,建立了五项制度。一是党支部统揽的村“两委”工作制度,二是严格坚持“四议两公开”的集体决策制度,三是党员和村民代表包联全体村民的工作网格化制度,四是党员、村民微信群的全村信息化服务制度,五是村务党务每季、财务每月公开的监督约束制度。通过不断修正和完善这五项工作制度,才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条不紊,保证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守好百姓,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村党支部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谋发展,团结务实,攻坚克难,形成了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党员和村民志愿者120余人轮班执勤,我发动大激店党员纷纷捐款,血库告急,组织村民无偿献血,一天献血55000毫升,在菜农出现大棚蔬菜滞销的时候,发动党员、群众在网络上进行蔬菜的销售,一次性销售3000多斤,解决了村民卖菜难的问题。积极开展响应“地摊经济”的号召,开展广场夜市集市,夜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逐步复工复产,并对村内的商业门脸、招商引资的企业进行了全年免租,共计200余万元。多年以来,村“两委”干部坚持“为村民服务”的初心,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出现的困难,不推不拖,正确面对,及时解决,为村民办的一件件小事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才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办成一件件大事和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