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开新 立德树人 ——记市管优秀专家、保定学院二级教授马丽娟
2018-12-10 16:17  来源:保定新闻网 作者:晨曦
1
听新闻
  初冬的保定学院,色彩依然明媚丰富,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求知氛围。
 
    此刻,在学院内“红旗的召唤”——西部支教主题展馆内,一位知性优雅的女教师正在为来自全国的“国培计划”校长培训班深情讲述着保定学院支教毕业生们扎根西部教书育人的事迹。她动人而富有深情的语调,引发现场强烈的共鸣,许多学员感动落泪。
 
    “这个展览只是撷取支教同学们的一些瞬间,与他们十几年的坚守和付出相比不及万一。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我们不仅要做他们成长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更愿意做他们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位对百余名支教毕业生的情况如数家珍的学者正是保定学院教授马丽娟。
 
    谨记教书育人初心,守望立德树人信仰,她用师者大爱铸就忠诚,固本开新,雕心铸魂。
 
    用心培树全国重大典型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
 
    2000年8月,保定学院15名优秀毕业生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毅然选择到新疆且末县任教,从此开启保定学院薪火相传的西部支教之路。从同学们踊跃报名,到踏上遥远的支教之路,马丽娟的心就和他们紧紧连在一起。时任学校宣传部长的她,在2000年便策划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到西部教书去》,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
 
    此后18年里,马丽娟持续关注着一批批赴西部支教的毕业生,与他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她不惧大漠风沙和高原反应,几次赴新疆、西藏看望同学们,更一直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各种方式了解他们在西部的工作生活,给予他们关心帮助和鼓励,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知心姐姐”。十几年来,她不仅用心积累大量珍贵资料,十几万文字、数十个小时的影像、近千张图片及数份研究报告,而且将这些资料整理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2014年1月15日,光明日报在头版重要位置刊发马丽娟参与采写的长篇通讯《安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刘延东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光明日报对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扎根边疆、坚守艰苦一线、倾心教书育人的报道,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爱国奉献、勇担使命、自强不息的青春风采,是传播正能量的好文章。”这篇通讯,荣获了第25届中国新闻奖。
 
    201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这既是对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肯定,也是对保定学院办学方向和育人成果的肯定。记录他们的青春故事,反映时代需要的精神,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担当。”做过18年宣传部长的马丽娟,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
 
    围绕“讲好西部支教故事,弘扬西部支教精神,传播时代正能量”这条主线,马丽娟带领团队,深入挖掘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时代意义和精神价值,多线作战,全面开花,打造了报告会、主题展览、报告文学、专题网站等“七个一”系列文化成果。
 
    2015年4月16日,作为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嘉宾,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团走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丽娟等人的深情讲述打动了全国数百万网友。感动在升华,使命在传递。在北京、石家庄、山东等地高校,一年32场报告,报告团所到之处,关于青春、理想、担当、奉献……成为听众热议的话题,保定学院毕业生的故事已不再抽象,它汇成一条叫做青春的河流,淌过每个人心间,浸润了更多有梦想人的心田。
 
    “红旗的召唤”——保定学院西部支教主题展馆已经成为省市党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地。这是马丽娟带领团队在前期充分积累的大量文字材料和图片、影像资料基础上,精心策划、制作的。展馆内用生动的图片、珍贵的实物和影像记录全面展示学子们扎根边疆、倾心奉献的先进事迹。2014年11月开展以来,该展馆已累计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
 
    马丽娟和同事创作的报告文学《绽放西部的青春与梦想》,被省委组织部列为河北省党员教育辅助教材,并荣获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短剧《格桑花开》是马丽娟以西部支教群体事迹为蓝本精心创作的。该剧作为河北省唯一入围决赛的作品,参加了第四届“花样年华”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受到评委们的高度肯定,荣获剧本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导演奖等三个奖项。
 
    2017年1月,马丽娟主持的《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创新培养与实践》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些有筋骨、有温度的系列文化成果,成为激励一批批毕业生奔赴西部、扎根边疆的精神动力,实现了育人效应的持续发力和群体汇聚,从而形成保定学院“筑梦西部”的文化品牌。马丽娟说:“我们要把这个文化品牌融入学校育人体系,成为引领代代学子成长的精神旗帜。”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十几年来,马丽娟用心记录着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珍贵的青春影像,用情传播着学子们追求理想、矢志坚守的精神追求,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敬业、奉献担当的师者情怀。
 
    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育人文化
 
    “打造特色大学育人文化,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马丽娟说。
 
    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大德育”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以“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大学文化”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马丽娟总结提炼并组织实施了“七大育人工程”:即传承精神文脉的“润德工程”,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筑基”工程,加强师德建设的“春雨”工程,提升实践能力的“知行”工程,服务学生就业的“助航”工程,助力文明养成的“修身”工程,注重典型引导的“培树”工程。时任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保定学院调研时说“保定学院在毕业生就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创造了很好经验,育人模式值得推广”。 2015年,马丽娟主持的《创新“文化+”育人模式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校园》项目,荣获了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案列一等奖。
 
    “博物馆教育是学科文化的重要呈现方式,是大学文化的升华,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路径”。马丽娟在全国大学文化和博物馆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引起教育部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重视和肯定。近年来,保定学院加强德育设施建设,围绕学科专业,以独特地域文化为资源,以育人为根本,建成了一批集教学功能、学科建设、育人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陈列馆。承载着保定学院110年办学历史、成就和校本文化的校史馆的建设,凝聚了马丽娟数年的心血。从校史馆定位到展览大纲撰写,从史料征集到方案设计,从脚本拟定到文字、图片校对……马丽娟和宣传部的同事们高端定位、精益求精,终于将一座全面讲述学校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和文脉传承、生动彰显学校优良传统的校史馆呈现在师生们面前。如今,校史馆已成为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基地,被师生们赞誉为承载校园文化和精神的“立体书”。
 
    在育人文化体系建设上,马丽娟进行了长期的创新探索。她从校史文化、环境文化、学科文化着手,构建了“三位一体 以文化人”的育人文化体系,丰富大学育人内涵。为推动环境育人,她策划设计了系列人文景观。走进保定学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复信的回信石广场,已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圣地;老校友师昌绪先生题写的校训石,与三杆书廊遥相呼应,昭示着学校的人文底蕴与学术气息,而“红二师”文化长廊、悦读·森林公园成为传承学校红色基因最具特色和情怀的文化符号。
 
    “为了值得付出的事业,付出一切都值得”。如今,已改任保定学院办公室主任的马丽娟更加忙碌了。她用“热爱”和“投入”诠释着自己对高校教育工作者这一职业的理解,因为在她的心里始终燃烧着一个奋斗者的激情。
标签:
责任编辑:清风徐来